正畸医生的技术革新:“白+黑”隐形矫治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AD/CAM技术、口内扫描仪和CBCT等先进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得数字化隐形正畸的诊疗方案更加全面和优化,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5月21日-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105周年纪念系列学术活动之“口腔正畸新技术理论及临床治疗学习班”在上海九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于“新技术新理论”,包括矫治技术、智能诊断、临床技巧;强调了“正畸规范化”,涵盖生长发育和改建、生物力学原理、风险控制等诸多方向。

会后,今日口腔就当前正畸医生较为关注的临床话题进行了采访,谈及了两点主要信息:

♦ 隐形矫治复杂病例的力学规则,尤其是在拔牙正畸中的应用

♦ 潘颜白+黑隐形矫治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01隐形矫治拔牙病例前牙压低如何避免失控

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相比,二者各有优势和特点,但它们的牙移动方式和生物力学规律是同样的,这也是正畸的核心基础——是力量驱动牙移动,矫治器释放正畸力驱动牙移动。

房兵教授

上海九院口腔正畸科主任房兵教授总结了正畸牙移动的五个关键生物力学规则:①正畸力系统,应以可控和渐进的方式施力在牙齿上,控制减少并发症;②力的大小,应施加足够引起牙移动范围内的最轻力量,不要大到损坏牙齿或周围组织,并持续监测调整;③力的方向,应是牙移动所需的方向,常常配合复合的方向,避免不必要的牙移动引起牙周损伤;④力的时机,应由正畸医生仔细规划,在牙移动过程中的正确时间施力;⑤支抗设计,应确保非移动牙的稳固,实现所需的牙移动。

基于众多临床案例以及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数据计算,房兵教授认为,单用隐形矫治器完成拔牙病例难度较大,即便是资深医生也可能会失控。前牙压低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后牙失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做好后牙的支抗控制非常重要,需要种植钉、横腭杆等额外支抗装置配合矫治器的变形弹力形成力量系统,做好三维控制(垂直向、近远中倾斜、转矩控制)。同时还要注意拔牙内收可能引起的多种变化,包括牙移动、牙槽骨改建、髁突改建、颌位改建、软组织改变、口腔空间改变、精神心理改变,控制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夏伦果教授

在此上述力学规则的基础上,上海九院口腔正畸科夏伦果教授进一步阐述了Ⅱ类错

本文地址:http://www.yimeitoutiao.com/zixun/99.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加盟须谨慎!编辑声明:医美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admin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阅读
医美快报
  • 1
  • 2
  • 3
7*24小时快讯
医美图文排名
#热门搜索#